亚马逊黑五“遇冷”:促销变“冷场”,卖家集体“躺平”?-亚马逊专栏-AMZDH亚马逊导航-跨境卖家交流门户-电商商家学习和服务平台-亚马逊导航-跨境卖家门户-亚马逊论坛

亚马逊黑五“遇冷”:促销变“冷场”,卖家集体“躺平”?

作者:亚马逊    访问量:224   2025-11-27 08:52:59

AMZDH获悉,11月26日,本应是全球电商狂欢的“黑色星期五”,亚马逊却意外陷入销售寒冬。卖家直呼“最惨淡旺季”,广告曝光归零、系统报错、订单不同步等技术故障频发,而促销周期拉长、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竞品分流等深层矛盾,更让中小卖家陷入“高投入、低回报”的恶性循环。这场本该火爆的购物节,为何成了卖家的“滑铁卢”?

一、黑五变“黑五冷”:技术故障成第一重击

亚马逊2025年黑五大促启动一周以来,多位卖家反馈销量“断崖式下跌”,部分类目销售额不足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甚至有卖家调侃“促销页面的访问量比订单量还高”。

更令卖家崩溃的是平台的技术崩溃:

  • 广告曝光归零

    大量卖家投入重金投放广告,却因系统故障导致广告无法显示,流量直接归零;
  • 订单数据“乱码”

    系统频繁报错,订单信息延迟或丢失,卖家无法及时发货,引发客户投诉;
  • 全球市场“连环崩”

    美国、欧洲、日本等核心站点集体出现问题,卖家损失覆盖全球主要消费市场。

“准备半年的促销,结果被系统bug毁了。”一位家居类卖家无奈表示,其店铺因广告故障损失超5万美元,而亚马逊仅补偿了部分广告费,远无法覆盖实际损失。

二、促销周期拉长:消费者“疲劳”,需求分散

与往年集中1-2天的爆发式促销不同,今年亚马逊黑五大促周期延长至12天。这一调整本意是刺激消费,却适得其反:

  • 消费者“囤货疲劳”

    促销周期过长导致消费者失去紧迫感,选择“观望等待更低价格”或分散购买;
  • 流量被稀释

    卖家流量被平均分配至12天,单日曝光量骤降,难以形成销售峰值;
  • 竞品“截胡”

    Temu、SHEIN等平台提前启动黑五促销,以更低价格吸引价格敏感型用户,进一步分流客源。

“促销变‘慢销’,消费者根本不急着下单。”一位电子配件卖家透露,其店铺黑五首日销量仅为去年的15%,而促销后期流量几乎归零。

三、卖家“用脚投票”:高成本、低回报下的集体撤退

面对惨淡销量,卖家选择用行动抗议。调查显示,近八成卖家对参与今年黑五缺乏积极性,甚至主动退出促销,原因直指亚马逊的“霸王条款”:

  1. 高报名费+强制折扣

    卖家需支付245美元报名费,并强制提供30%以上折扣,利润空间被压缩至冰点;
  2. 仓储费“割韭菜”

    旺季仓储费提升至平时三倍,大量卖家因库存积压面临高额额外成本;
  3. 税务合规压力

    欧美市场税务政策收紧,卖家需额外投入资源应对合规审查,进一步推高运营成本。

“参加黑五等于赔本赚吆喝。”一位服装卖家算了一笔账:商品成本20美元,售价需定至40美元才能覆盖折扣和费用,但竞品价格普遍低于30美元,“根本玩不起”。


四、行业反思:亚马逊的“内忧外患”与卖家出路

亚马逊黑五的“遇冷”,暴露了平台与卖家之间的深层矛盾:

  • 平台政策“重流量、轻卖家”

    延长促销周期、强制折扣等策略虽能短期刺激消费,却忽视了卖家利润空间,导致参与积极性下降;
  • 竞品冲击加剧

    Temu、SHEIN等平台以“低价+社交裂变”模式快速崛起,抢占亚马逊市场份额;
  • 消费者行为变化

    经济下行压力下,用户更倾向“理性消费”,对促销敏感度降低。

卖家该如何破局?

  1. 多元化渠道布局

    减少对单一平台依赖,拓展独立站、社交电商等新渠道;
  2. 精细化运营

    放弃“低价走量”,转向高毛利、差异化产品,提升抗风险能力;
  3. 关注长期价值

    将资源投入产品优化、品牌建设,而非短期促销“内卷”。


       亚马逊黑五的“冷场”,既是平台政策与市场环境碰撞的结果,也是跨境电商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理性竞争”的信号。当促销不再能“一招制胜”,卖家唯有回归商业本质——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以产品力为根基,才能在寒冬中寻得生机。

       想了解入驻跨境电商平台或有跨境周边服务需求(平台入驻、商标注册、VAT注册、境外公司注册等),直接访问下方小程序,欢迎添加下方企业微信或者电话联系我们 苏先生 15980902919(微信同号)进行咨询!

文章为网络采集,不代表AMZDH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