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跨境税收政策反转:支持小额跨境包裹免税政策,每人每年4800万越南盾

近日,越南财政部与工贸部在跨境电商税收政策上的分歧引发市场热议。财政部否决工贸部对低价商品征税的提议,转而支持延续小额跨境包裹免税政策,并设定每人每年4800万越南盾(约合2000美元)的免税交易额上限。这一政策反转背后,折射出越南在平衡本土产业保护与跨境电商发展间的艰难抉择。
一、政策反转:从“取消免税”到“延续免税”
2025年2月,越南曾宣布取消对价值低于100万越南盾(约合290元人民币)的跨境包裹增值税免税政策,旨在增加财政收入并保护本土制造业。然而,这一政策引发了电商从业者和消费者的强烈反对。数据显示,2023年越南跨境电商进口商品数量达3.24亿件,其中约50%的订单价值低于20万越南盾(约合8.6美元),日均约400万至500万个小额包裹从中国发往越南。免税政策的取消,直接导致跨境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意愿下降,电商平台交易量锐减。
在此背景下,越南财政部提出新草案,建议延续小额跨境包裹免税政策,但设定每人每年4800万越南盾的免税交易额上限。财政部认为,跨境电商商品多为个人自用的小额零售商品,实施许可和检验制度“不具备可操作性”,且免税政策有助于维持市场活力。而工贸部则担忧,免税政策可能导致廉价劣质商品泛滥,冲击本土制造业。
二、政策背后的博弈:本土产业保护与跨境电商发展
越南工贸部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越南跨境电商市场快速增长,2023年交易额达14.2万亿越南盾(约合6.1亿美元),同比增长43%。然而,本土制造业在跨境电商的冲击下举步维艰。免税政策使得跨境商品价格优势明显,本土商品难以竞争。例如,服装、日用品等低价值商品,跨境价格可能比本土产品低30%以上,导致本土零售商和制造商市场份额大幅缩水。
但财政部的立场同样具有合理性。跨境电商已成为越南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尤其是疫情后,线上消费需求激增。若全面取消免税政策,可能导致跨境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转向其他市场,进而影响越南电商生态的整体发展。此外,免税政策有助于吸引更多国际电商平台入驻,促进就业和税收增长。
三、政策影响:消费者、商家与本土产业的得与失
1、消费者:短期利好,长期不确定性
对于消费者而言,小额跨境包裹免税政策的延续意味着短期内仍能以较低价格购买海外商品。然而,4800万越南盾的免税交易额上限可能对高频次、高价值消费者产生限制。例如,每月购买跨境商品的消费者可能面临超额征税的风险,导致购买成本上升。
2、商家:机遇与挑战并存
跨境电商平台和卖家将迎来短期利好,尤其是销售低价值商品的商家。然而,政策的不确定性仍是一大风险。若未来政策再次调整,商家可能面临库存积压、价格调整等挑战。此外,免税政策可能加剧市场竞争,促使商家在供应链、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上投入更多资源。
3、本土产业:短期阵痛,长期转型机遇
本土制造业短期内可能面临更大竞争压力,但长期来看,政策调整可能倒逼本土产业升级。例如,本土企业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供应链和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此外,政府可能出台配套政策,支持本土制造业发展,如提供税收优惠、技术补贴等。
越南跨境电商税收政策的反转,既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政府权衡利弊的产物。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博弈中,如何找到平衡点,将是越南未来政策制定的关键。对于跨境电商从业者而言,唯有适应政策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免费入驻亚马逊或其它跨境电商平台,或者进卖家交流群,请添加下方AMZDH客服微信,AMZDH与跨境人共成长。

热门文章
